一、移动医疗器械行业概述。
移动医疗器械是指使用无创移动计算终端实现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的设备和/或软件。其中,移动计算终端是指个人使用的移动计算技术产品终端,包括通用(商业现成)终端和专用(自制医疗)终端。使用形式可分为手持终端(如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可穿戴(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和混合(手持和可穿戴的结合)。移动医疗器械包括医疗器械软件或独立软件,不包括医疗器械软件。可穿戴医疗器械不属于移动医疗器械。移动医疗器械可分为三类:移动医疗器械。移动独立软件。移动医疗附件。
移动医疗器械分类。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为原材料供应商,包括核心部件、配件等硬件和软件供应商;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移动医疗器械制造商,包括设备制造商和软件制造商;产业链下游包括销售渠道和应用终端。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产业链。
数据来源:华经工业研究院整理。
二、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参与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超过1万家;医疗器械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保险企业。软件供应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布局在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由于产品类型广泛,移动医疗企业难以实现整个产业链覆盖,各类企业布局在原业务相关领域,没有明显的龙头企业。因此,移动医疗器械企业众多。类型。没有明显的龙头企业。
移动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华经工业研究院整理。
所有类型的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和医疗器械软件都可能发展成为移动医疗器械。移动医疗器械覆盖面广,产品种类繁多;移动医疗器械的价格比等效医疗器械高50%以上;受中国居民医疗观念和习惯的限制,移动医疗器械的整体普及率仍然较低;大多数移动医疗器械产品在传统医疗器械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属性,如蓝牙、WiFi功能的血压、血糖监测器等,很少有完全创新的移动医疗器械产品。因此,移动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价格高。普及率低,创新少。
移动医疗器械产品的发展现状。
2017年12月,CFDA发布《移动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从国家政策层面指导和规范移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此后,在技术和终端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销售统计,2015-2019年,我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213.9亿元增长到48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相关报告:《2021-2026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3.分析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外部环境。
1.政策分析。
2017年12月,CFDA发布了首项移动医疗器械官方政策,明确了移动医疗器械的定义。类型。判断原则和注册申请材料的总体要求有利于指导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生委员会等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的发展。移动医疗器械作为移动医疗和188app金宝搏 的重要工具,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政策也有利于移动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
2.技术分析。
云计算具有降低信息成本、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业务灵活性、提高服务专业性等优点。与移动医疗器械的结合可以降低数字成本,提高智能水平。因此,云计算与移动医疗器械的结合越成熟,移动医疗器械的应用就越广泛。移动医疗器械通常具有电子数据交换或远程控制的网络连接功能,存在网络安全风险。由于网络安全的发展,移动医疗器械的运行环境更加安全和广泛。
4.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深化医疗大数据的应用。
移动医疗器械在数据采集、管理和应用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深化医疗大数据应用将成为未来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具体来说,移动医疗数据的数据采集和管理优势包括:
(1)数据标准化收集。移动医疗器械通常不具备本地数据存储功能,需要统一传输到集中存储。为了实现集中存储,数据采集过程更加标准化,更有利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应用。
(2)数据集中管理。传统医疗器械获得的医疗数据由医疗机构和患者保存和管理,并进行交叉比较。应用程序更加困难。移动医疗器械打破了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障碍,以患者为标签,聚合所有相关数据,使应用更加方便。
(3)数据网络应用。由于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医疗方法的实施,移动医疗器械实现了数据网络的应用。移动医疗器械将加深医疗大数据的应用。
2.低成本。
过去,领先的医疗成像设备制造商积极探索降低产品核心部件价格的方法,从而降低移动医疗设备的整体价格。以移动DR为例,核心部件平板探测器价格显著下降,佳能医疗。普朗医疗等许多制造商推出的移动DR产品终端价格可控制在100万元以内。未来,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的低成本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3.日常化
传统的医疗器械只适用于专业的医务人员。移动医疗器械对患者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充分考虑患者的使用需求,使日常应用成为可能。
慢性病难以治愈,需要长期监测和调理。移动医疗器械的日常自我管理将成为慢性病治疗的未来趋势之一。在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背景下,移动医疗器械的日常趋势也将逐渐显现。